工艺美术产业是生产和制作具有文化和艺术内涵的特种产品的产业。在丰富人民生活、提供社会就业、振兴地方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和对外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3-2017年。

一、四川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四川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门类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蜀绣、蜀锦、竹编、苴却砚、绵竹年画、成都漆器等工艺美术精品荟萃,享誉海内外。据2006年工艺美术普查统计,全省有工艺美术大类11个、品种103个。2011年,全省工艺美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6亿元。直接从业人员12万人,带动就业80多万人。

1.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0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了《四川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为四川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实际,相继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大力促进了地方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25.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96亿元,年均增长近30%,全行业从业人员从2006年的 6万余人增加到2011年的近12万人。

2.集聚发展态势显现,产业特色更加突出。我省依托传统的工艺美术特色和技艺,逐渐形成了一批相对集中的发展区域。如成都的蜀绣、蜀锦及金银制品,绵阳、阿坝的羌绣,眉山、乐山、达州、宜宾的竹编、竹刻,攀枝花、凉山的苴却砚雕刻,雅安、乐山的根雕、木雕,德阳绵竹、乐山夹江的年画,南充的丝绸工艺品,凉山州的彝族漆器,甘孜、阿坝州的唐卡、藏式面具,以及藏、彝、羌等民族服饰等。银、漆、绣、竹、锦以及年画、苴却砚雕刻等技艺精湛,精品荟萃,在全国享有盛誉。

3.传统技艺得到传承,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根据《四川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办法》,我省开展了4年一次的工艺美术大师评审。截止目前,全省已开展了六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共命名了195人,其中9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4人获得中国刺绣大师称号、2人获得中国竹编大师称号。大师们积极创建工作室和技艺培训机构,带徒授艺,使我省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得到传承发展。同时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工商职业学院等大专院校纷纷设立了工艺美术专业或开设工艺美术课程,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工艺美术设计、制作人才,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4.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社会效益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随着人们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工艺美术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工艺美术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各地充分利用工艺美术产业投入少、手工劳动多以及可以利用在家、农闲等零散时间工作等特点,解决了大量农村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就业,为我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贡献了力量。目前,全省已公布了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涉及传统工艺美术品种31项,传统技艺53项。其在工业及文化产业中地位更加重要,成为展示和传播蜀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人员素质不高。当前我省工艺美术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以手工作业、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缺乏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同时,由于大多数工艺美术技艺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师承制度相传,全行业从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艺术修养不高,作品和产品“技”大于“艺”,严重影响了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传承和行业发展。

2.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市场建设滞后。四川工艺美术产业相比沿海工艺美术发达省份,缺乏集原材料供应、信息沟通、文化技艺交流、物流营销为一体的大型工艺美术流通平台和有影响力与权威性的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市场。围绕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设计研发、展览展示、物流配送、人才培养等服务尚不健全,制约了我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3.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品牌影响力弱。当前,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在题材选择、材料使用、技艺运用等方面普遍缺乏创新,多数企业在产品创新研究和推广宣传上投入不足,制约了行业的长远发展。工艺美术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对外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四川工艺美术在全国缺乏应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企业资金实力不强,融资渠道不畅。四川工艺美术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普遍底子薄,自有资金少,资信水平不高,很难满足银行贷款要求。同时,民间融资渠道较窄,融资成本偏高,严重影响了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制约了行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运作,以传统技艺保护为基础,以做大工艺美术产业规模为重点,以产品创新和拓展应用为动力,按照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做强一批优势产品、传承一批传统技艺、培养一批技艺人才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产业集聚、人才培养、市场建设、品牌推广“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做优、做大、做强。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坚持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艺术和科技成果,推动工艺美术品种、技艺、材料和表现形式的创新。

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充分发挥工艺美术产业在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就业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艺术精品和实用产品相结合。坚持精品创作和旅游纪念品、实用工艺品生产并举,以精品创作为龙头和品牌,延伸工艺美术品的实用价值,推动工艺美术规模化、产业化。

(三)主要目标。

加快工艺美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5年的奋斗,建设一批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基地,扶持一批能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品牌产品,使四川成为工艺美术产业发达、市场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强、行业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全国工艺美术强省,力争到2017年工艺美术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排名进入全国前五位。

1.总体发展目标。到2017年全省实现工艺美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3%;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带动就业人员180万人以上。

2.产业集聚目标。提高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加快培育8个工艺美术产业园、多个特色街区和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

3.人才培育目标。壮大和提升工艺美术人才队伍与水平,力争国家级技艺大师达到20名,四川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达到300名,全省培训工艺美术技艺人员1万名。

4.品牌建设目标。提高我省工艺美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4个,四川名牌产品10个。

三、发展重点

(一)发展壮大七大特色产业。

以加快全省工艺美术产业结构调整为出发点,充分依托我省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特色,发挥人才和品牌优势,重点发展织绣染织、编织、雕刻、金属制品、工艺家具、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七大特色产业。推进产品研发、创意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能力建设,增强产业上下游配套和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水平,引领全省工艺美术产业水平提升与规模扩张。

--织绣染织业。以成都、绵阳、阿坝为中心,重点发展蜀绣、蜀锦、羌绣等产业,继承和发扬蜀绣、蜀锦、羌绣的传统技艺,加强以绣、织等技艺为手段的不同文化题材的表现,充分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创意产业、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的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生产规模;以南充、自贡、遂宁为中心重点发展蜀绘、扎染等丝绸工艺品,积极开发中高端丝绸艺术品市场,加大丝绸工艺品与家居、装饰等日用品的结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大师带徒授艺,在大专院校开设蜀绣、蜀锦、蜀绘、扎染等课程,形成以行业大师和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构建广大青年、妇女和残疾人等各社会群体均可参与的多层次从业人员架构。促进传统织绣染织工艺与现代创新科技制作工艺相结合,推进织绣染织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到2017年末,力争实现产值50亿元。

--编织业。以眉山、达州、自贡、乐山为中心,重点发展“龚扇”、 竹编字、画以及瓷胎竹编等制品。依托我省丰富的竹资源,大力开发物美价廉的竹编包装、装饰和实用产品,加大对竹编优势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我省竹编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以内江、达州为中心重点发展夏布画及夏布工艺品,积极开发以苎麻为原料的特色工艺品,加大对苎麻加工工艺的研究,突破脱胶工艺瓶颈,拓宽应用范围和领域;以南充、遂宁、广元为中心,重点发展地毯、挂毯等工艺品,加大织毯工艺研究,采用机械化生产手段,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发展我省藤、草、麦秆为原料的编织工艺品,研制开发竹、草、藤、皮革、布绒、金属、木材、塑料等多种材料相结合的编织品,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提升表现力和附加值。到2017年末,力争实现产值70亿元。

--雕刻业。以攀枝花、广元、凉山为中心,重点发展苴却砚(石雕)、白花石刻等,依托我省独有的苴却石、白花石、南红玛瑙、黄蜡石等资源和其丰富的色彩特点,加大因材施艺的设计和制作,提高雕刻精品的艺术水平和档次,加大对边角余料的利用,开发一般旅游纪念品;以成都、雅安、内江、自贡为中心,重点发展汉白玉雕刻、青石雕刻,提高设计和工艺水平,扩大其在建筑、装饰、装修中的应用,促进石材雕刻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提高项目工程和产品的附加值;以成都、雅安、乐山为主重点发展木雕、根雕、根书,以宜宾、泸州为中心,重点发展竹刻、竹雕,加大雕刻技艺人才的培养,加快市场建设和产业集聚,拓宽营销渠道。到2017年末,力争实现产值100亿元。

--金属制品业。以成都为中心,依托德阳、绵阳、乐山等大中城市,重点发展金银制品和饰品,加强市场研究、紧跟时尚潮流,丰富创意设计,打造知名品牌,不断开发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产品;以成都、德阳为中心重点发展青铜工艺品,充分挖掘“三星堆”、“金沙遗址”深厚的文化内涵,注重传统技艺与环境美术、建筑美术、室内装饰等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拓展金属工艺品应用领域。加大对金属工艺品和青铜制品的制作工艺研究和应用,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和生产一致性,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到2017年末,力争实现产值300亿元。

--工艺家具业。以成都、绵阳、德阳、雅安、乐山为中心,重点发展硬木、镶嵌工艺家具,加大工艺家具的创艺设计,注重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宜宾、眉山、泸州、内江为中心重点发展竹、藤工艺家具,充分发挥竹、藤原料的材质特性,开发适合家居、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竹、藤工艺家具;以阿坝、甘孜为中心重点发展藏式家具,丰富民族题材和表现形式,提高藏式家具的工艺水平。加强传统工艺与现代消费需求的对接,瞄准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积极开发具有收藏和使用价值的工艺家具。到2017年末,力争实现产值200亿元。

--民族工艺品业。以甘孜、阿坝、凉山、绵阳为中心,重点发展羌绣、唐卡、彝族漆器、羌族水磨漆器、藏式浮雕以及民族服饰、银器、首饰等民族工艺品。积极推进现代工艺美术产业成为承载、展示我省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同时,大力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实用价值的工艺美术产品,着力培育一批民族工艺美术大师和技艺人才,扶持、壮大一批民族工艺美术企业,做大我省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到2017年末,力争实现产值50亿元。

--旅游纪念品业。以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稻城亚丁、蜀南竹海等自然风光旅游区为载体,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景区风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乐山大佛、三国文化、革命老区等历史文化旅游区为载体,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积极开发具有历史和文化感的旅游纪念品;以我省藏、羌、彝、苗等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为载体,积极开发高原、雪山、民族表现题材,大力发展少数民族金银饰品、绣品、牛角雕、骨雕等旅游纪念品。大力开发以四川大熊猫、峨眉山猴子、乐山大佛、金沙太阳神鸟、三星堆铜像等旅游品牌形象为题材的旅游纪念品。大力促进旅游、文化产业与工艺美术产业相融合,培育、完善与之配套的工艺美术产业链条。到2017年末,力争实现产值100亿元。

(二)做优做强十大重点产品。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着力培育蜀绣、蜀锦、蜀绘、苴却砚、竹编、年画、唐卡、彩灯、木雕、织毯等十大产品。加大“产、学、研、销”一体化的服务,提高工艺美术精品创作水平,提升文化和艺术品位,突出产品特色,加大对工艺美术精品的宣传力度,增强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四川工艺美术优势品牌;加大一般工艺美术品的创意设计和工艺创新,促进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的结合、工艺美术品与旅游纪念品的结合,推动工艺美术品进入千家万户。

--蜀绣。充分发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引领作用,注重文化与产业相结合,传承和发扬蜀绣技艺。在传承蜀绣传统的“芙蓉锦鲤”题材的同时,积极创新蜀绣表现题材和绣品应用领域。加快蜀绣精品的创作,提高艺术水准和影响力。加快蜀绣产业基地建设,推动蜀绣产品的批量化和规模化。着力打造“国大师”精品蜀绣品牌和“蜀都绣娘”区域品牌。

--蜀锦。加强对蜀锦手工织造技艺的传承创新。对蜀锦历史上享誉中外的“汉式锦”、“窦思伦文锦”、“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等传统名锦加强宣传推广,鼓励支持发展中高端蜀锦制品。推动蜀锦传统工艺与电脑织锦技术的结合,促进家用及装饰用蜀锦制品的开发生产。

--蜀绘。加大对蜀绘技艺的研发,提升蜀绘工艺水平,提高蜀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强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消费市场的对接,进一步发挥蜀绘的工艺特色,提高蜀绘在高端丝绸服装和丝绸绘画中的应用。

--苴却砚。丰富延伸苴却砚文化内涵,增强因材施艺的设计创作技艺,着力开发题材广泛、造型新颖的苴却石雕刻工艺品。加大对苴却石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整合现有企业,加快生产基地建设。

--竹编。充分利用丰富的慈竹原料,发展瓷胎竹编和平面竹编,增强竹编产品的设计感和艺术水平,提高竹编精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依托眉山、达州、宜宾、自贡、遂宁等地竹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竹编包装、装饰和适用产品。

--年画。在继承传统木板年画工艺的基础上,加快年画制作工艺的研究和提升,加大年画产品设计,推动年画题材在生活、家居、装饰用品方面的应用。着力提升绵竹年画、夹江年画的产业集聚度和品牌知名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大做强年画产业规模。

--唐卡。加快我省藏区唐卡画的宣传和推广,加强与西藏、甘肃、青海等省的交流,依托我省唐卡艺术博物馆,打造唐卡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对外交流的平台,建设全国唐卡艺术中心,不断提升我省唐卡品牌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彩灯。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彩灯文化基地建设,抓好灯品的需求对接和设计开发,延长产业链和产业吸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全省彩灯企业加强交流合作,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木雕。支持依托原材料主产区开发木雕工艺品,鼓励用优质木材边角余料进行小件木雕工艺品开发。进一步扩大进口名贵木材,开发高端木雕工艺品,积极寻找新的替代木材,支持相关木雕产品试产试用。大力发展木雕实用家具、灯具、旅游纪念品等多种工艺品。

--织毯。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元素,拓展在原料、制作工艺、图案造型等方面特色风格,提高观赏陈设效果。加快工艺织毯产业化、规模化、半机械化及流水线生产。积极拓展中东、欧美、俄罗斯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三)传承发展十大传统技艺。

以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挖掘、继承、保护和发展为目的,培育传承成都漆艺、成都银花丝、四川陶艺、彝族漆器、藏式面具、康巴藏刀、国画纸、自贡扎染、宋笔、剪纸等十大四川特色技艺,在深入挖掘和研究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工艺美术精品、珍品、孤品和历史遗留的工艺品制造遗址、遗迹等进行保护,对产品、技法、生产方式、功能进行研究创新,实现与现代加工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用途的系列产品,将其发展成为我省工艺美术独有特色名片。加大对从事工艺美术特色技艺的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师带徒授艺。

--成都漆艺。坚持以大漆为原料,木胎、麻布脱胎造型为特色,突出我省“精沥制漆”的传统技艺和“雕花填彩”的装饰技法,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作用,以技艺技法保护和传承为重点,加大创新方面的研究力度。

--成都银花丝工艺。坚持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以浓郁民族特色和独特地方风格为亮点,强化平填技术和“堆、填、垒、炭、錾、无胎成形”等特色工艺的应用,加强对成都银花丝工艺的宣传、保护和传承。

--四川陶艺。以“单色釉、釉下彩、高低温三彩”工艺为核心,改进提升成都邛窑古窑址烧造技术;注重保持会理绿陶“碧绿似玉,色彩斑斓、窑变无穷、无所不有”的产品特色;着力打造成都“蜀山窑”品牌,强化釉中彩浮雕瓷板画工艺的传承和色釉特点,重点突出四川陶艺的民族性和差异性。

--彝族漆器工艺。发挥彝族漆器“雕刻粗犷、色彩艳丽、自然古朴”的技艺特点,在保留原始古朴风格的同时,借鉴和采纳现代科技成果,加快发展传统的餐具、酒具及新开发的茶具、旅游纪念品、现代室内装饰器具等系列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民族性、手工艺、高品位”的特色产品。

--藏式面具工艺。保护和传承甘孜药泥藏式面具的工艺和配方,突出藏药和中草药的养生、驱邪和香薰作用,在表现形式上融入藏传佛教的题材和生活内容,提高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增强藏式面具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康巴藏刀工艺。以甘孜州白玉县的河坡藏刀及德格的手工藏刀制作为重点,秉承藏传制刀工艺的古老技艺,推动康巴藏刀进入旅游纪念品市场,带动和发展藏区制刀工艺。

--国画纸工艺。以夹江大千书画纸和洪雅雅纸为重点,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提升产品品质,培育品牌市场。

--自贡扎染工艺。继承传统“染缬”技艺,发扬撮、串、叠、塔、绞等五类扎接技法及单色、多色套染和晕染等技法,注重现代扎染基础研发,积极开发相关工艺与棉、麻、丝面料的精深加工技术。

--宋笔工艺。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乐山宋笔历史和文化资源,加强其制作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分级、分层打造宋笔产品,加大对宋笔的宣传和推广,扩大宋笔知名度和影响力。

--剪纸工艺。继承南充仪陇剪纸丰满、精巧、秀雅、淳正的艺术风格和自贡剪纸丰富的镂空、勾连手法,发扬其自有造型风格,结合现代元素和时代主题,扩大传统剪纸的载体形式和产品附加值。

四、重点工程

按照做优、做大、做强我省工艺美术产业的总体目标,围绕资源、企业、产品、人才、市场等要素,实施产业集聚、人才培养、市场建设、品牌推广等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水平。

(一)产业集聚工程。

依托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传统基础和产业布局,大力培育产业园区和特色街区,形成发展特色突出、生产企业集聚、资源设施共享、销售市场集中的工艺美术产业聚集发展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着力规划建设工艺美术产业园区和特色街区。在全省重点工艺美术产区规划建设一批工艺美术产业园,在重点旅游景区和集散地规划建设一批工艺美术特色街区。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打造特色的原则,加强对工艺美术产业园区和特色街区的规划指导。引导工艺美术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不断增强园区配套和服务能力,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加强工艺美术特色街区的打造,强化街区展示、销售、加工、旅游等功能,引导工艺美术企业和大师在特色街区开设窗口,建立展示和销售门店,形成“前店后厂”和“体验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围绕特色街区形成集聚效应。到2017年末,力争形成8个工艺美术产业园区和多个特色街区。

2.大力引进和培育聚集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工艺美术重点门类中,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性和竞争力的工艺美术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开展创意设计、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升规模效益。鼓励龙头企业、工艺美术大师和村镇建立“企业+大师+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合并和股权、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实施重组整合,着力培育一批销售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力争培育1-2户上市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的横向延伸和纵向配套,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工艺美术大师为支撑、千家万户参与的产业集聚区。到2017年末,力争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

3.积极建立完善工艺美术服务平台。在重点产业园区、特色街区、产业集聚区建立一批技术推广、质量评价、管理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工艺美术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工艺美术产业链的整合,解决企业研、产、供、销配套服务问题。鼓励工艺美术行业创建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增强创意设计能力和增加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投入。支持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创作工作室,加快工艺美术精品的创作。促进工艺美术产业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


专栏1  工艺美术产业园区和特色街区建设

重点产业园区:成都郫县蜀绣产业园,青神竹编产业园,芦山乌木根雕产业园,攀枝花苴却石刻产业园,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园,绵竹年画产业园,阿坝州羌绣产业园、甘孜州民族手工艺加工园等。

特色街区:成都琴台路金银饰品街区,成都文殊坊工艺美术街区,成都锦里工艺美术品及旅游纪念品街区、成都宽窄巷子工艺美术品及旅游纪念品街区,芦山根雕一条街,荥经砂器一条街,乐山嘉陵坊,南充丝绸城等。

重点产业集聚区:成都-蜀绣、蜀锦集聚区,德阳、乐山-年画集聚区,雅安、乐山-乌木根雕、根书集聚区,达州、眉山、宜宾?竹编、竹雕集聚区,成都、雅安、自贡、内江-青石雕刻集聚区,攀枝花、凉山-苴却石、玉石、玛瑙雕刻集聚区,南充-丝绸工艺品集聚区,绵阳、阿坝-羌绣集聚区等。


(二)人才培养工程。

依托我省大中专院校丰富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发挥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实施“311”人才培养工程,即培养300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1000名设计创意人员、10000名工艺美术技艺操作人员,全面提升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壮大我省工艺美术产业人才队伍。

1.着力培养工艺美术大师级高技艺人才。加大对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的培养力度,依托大专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开展中长期培训,发挥行业协会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举办短期培训,提高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修养和设计创作水平。加快各门类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做好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人选的推荐,积极推荐和参选国家级专业门类大师。加强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工作,鼓励工艺美术技艺人员参评中高级技能人才。支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创建大师工作室,鼓励大师带徒授艺,培养接班人。到2017年末,力争培养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达300人。

2.积极培养工艺美术设计创意和技艺人才。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开设产品造型设计、装饰雕塑等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加强艺术造型、彩绘、木雕、石雕、首饰品设计、工艺绘画、陶瓷、漆器等专业设置,加强创意人才、高级技师的培养。支持举办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原创大赛和展览,激发艺术创作热情,促进行业技艺交流,推动更多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工艺美术企业接收工艺美术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积极吸纳城市下岗人员、农村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就业,大力招收和培养初级工艺美术技艺人员。鼓励职业院校与工艺美术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加强在职培训,逐步建立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机制。到2017年末,力争培养设计创意人才1000名,技艺人员10000名。

3.注重培养和引进工艺美术经营管理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既有工艺美术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工艺美术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和支持国内工艺美术行业的领军者来川投资发展。支持省内大专院校完善工艺美术及相关专业的设置,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投身工艺美术事业。支持工艺美术大师与职业经纪人联合创办工艺美术企业,充分发挥工艺美术大师产品开发创作、职业经纪人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长,做大工艺美术企业。到2017年末,力争培养工艺美术行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实现规模以上重点企业都拥有经纪人和专业的销售人员。

(三)市场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四川作为西部经济文化中心和西南交通枢纽的优势,实施“521”市场建设工程,即依托成都现有基础建设完善5个大型综合市场,依托工艺美术主产区加快建设20个大、中型专业市场,依托旅游景区和交通枢纽规划建设100个零售卖场,积极搭建电子商务和信息交流平台,逐步创建多区域、多渠道、多层次的工艺美术市场体系,促进工艺美术产品进入更加宽广的市场。

1.建设完善大型综合市场。充分利用成都作为特大型城市在人口集聚、消费多元、购买力强等方面的优势,规范建设一批大型工艺美术综合市场,完善市场综合配套功能,使之成为集原材料供应、产品估价、产品鉴赏、产品交易、信息沟通、文化交流、物流配送、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大型工艺美术交易平台。力争到2017年末,成都送仙桥、文殊坊等5个大型工艺美术综合市场功能和配套得到全面提升。

2.积极培育专业化市场。依托我省各地富有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在工艺美术特色产区、集散地和大中型城市,加快建设蜀绣、蜀锦、竹编、蜀绘、金银制品、工艺雕刻、石材雕刻等工艺美术专业市场。到2017年末,力争建成20个大、中型工艺美术专业市场。

3.规划建设零售卖场。依托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景区设立大型旅游工艺品购物中心或特色街区,销售特色旅游纪念品。将旅游纪念品的鉴赏、体验、消费纳入旅游内容,积极培育工艺美术产业各种类的旅游点,鼓励支持大型工艺美术购物中心及工艺品生产经营企业创建申报A级景区、旅游购物示范点、A级购物点,大力提高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在旅游销售收入中的比重。支持在省内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工艺美术品专卖店、专柜,扩大我省工艺美术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和销售。到2017年末,力争在旅游景区和交通枢纽节点规划建设100个零售卖场。

4.拓展创新网络销售模式。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广泛使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市场空间,创新销售模式。鼓励工艺美术园区、企业和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展览展示等宣传和推荐活动,支持和引导工艺美术企业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在知名的大型电子商城开设网店,开展工艺美术品销售、个性定制、团购以及实时拍卖等业务。支持大型电商机构开展工艺美术品网上展览展销会,宣传、展示和销售工艺美术品,拓宽工艺美术品销售渠道。


专栏2  工艺美术市场建设

综合性市场: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成都文殊坊工艺美术品市场,成都宽窄巷子工艺品及纪念品市场,成都锦里工艺品及旅游品市场,成都非遗博物馆工艺美术品市场。

专业性市场:成都蜀绣、蜀锦及金银制品市场,成都旅游纪念品市场,德阳绵竹年画市场,广元白花石刻市场,南充丝织工艺品市场,乐山乌木根雕市场,乐山工艺家具市场,攀枝花苴却砚市场,雅安宝兴石雕市场,雅安芦山乌木根雕市场,雅安荥经砂器市场,眉山青神县竹制品市场,达州渠县竹编市场,宜宾江安、长宁竹根雕市场,自贡灯会市场,遂宁观音绣市场,凉山州玉石市场,甘孜、阿坝民族工艺品市场,阿坝州、绵阳北川羌绣市场等。

销售卖场:在九寨沟、黄龙寺、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稻城亚丁、海螺沟、四姑娘山、三星堆、武侯祠、杜甫草堂、蜀南竹海、西岭雪山、米亚罗、毕棚沟、红原大草原、若尔盖、黑水达古冰川、蒙顶山等旅游景点建设专业旅游纪念品市场或卖场。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以及与旅游景点相连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人流集散地设立工艺美术品卖场,共约100个。


(四)品牌推广工程。

着力打造四川工艺美术优势品牌和工艺美术大师品牌,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建设、宣传、推广力度,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和大师进行自主创新,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产品市场份额,着力培育一批工艺美术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

1.着力培育知名品牌。积极组织工艺美术特色区域申报中国工艺美术之乡、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国家地理标志和原产地标志等。支持工艺美术和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加大创新创意力度,积极开发特色鲜明、地域标志性强的新品和名品,举办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牵头制定特色工艺美术产品地方标准,并按标准组织生产。立足“银、漆、绣、竹、锦”等优势领域,积极打造工艺美术名品、名师、名店、名企、名街。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工艺美术企业和工艺美术大师创造名品和精品的积极性,提高我省工艺美术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提升四川工艺美术品牌影响力。力争2017年末,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10余个。

2.建设完善展示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中国蜀锦博物馆、蜀绣博物馆、竹编博物馆、乐山乌木文化博览苑和在建的苴却砚博物馆、根石家博物馆、乌木根雕博物馆等展示平台,强化其在工艺美术收集整理、展览演示、珍品收藏、购物采风、旅游观光、对外交流宣传等方面的功能,形成聚集一流工艺美术名家、名品、名技的展示、交流、传播中心。鼓励个人创办传统工艺美术收藏、展示中心,支持工艺美术大师举办个人作品展。

3.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和各种宣传工具,加大对我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企业和产品的宣传与推广,组织工艺美术企业参加西博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旅博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加大对工艺美术产品的展览展示和销售。加强行业交流,支持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举办工艺美术品专业性展会,组织省内工艺美术企业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专业展及相关博览会,扩大四川工艺美术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专栏3  工艺美术品牌建设

中国驰名商标:力争将“云华竹编”培育为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地理标志:蜀绣、蜀锦、青神竹编、苴却砚、南充丝绸。

特色区域品牌:雅安芦山-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雅安宝兴-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德阳绵竹-    (中国)木板年画之乡,南充仪陇-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攀枝花仁和-中国苴却砚之乡,眉山青神、达州渠县-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等。

四川名牌产品:力争在丝绸、竹编、蜀绣、蜀锦、金银制品等行业培育10余个四川名牌产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

加强对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地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切实贯彻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有关工艺美术保护的法律法规,落实针对工艺美术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省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在组织推进、政策实施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支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区域结合实际,编制推进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财税支持。

加强对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设立省级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工艺美术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省级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加大对工艺美术产业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适当放宽资格条件。有条件的市州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资金支持政策。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完善融资支持,缓解资金困难。

积极引导银行和金融机构创新中小企业服务体制、金融产品、服务和贷款抵质押方式,增加对工艺美术企业的授信支持,扩大对企业的贷款规模。鼓励和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和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针对工艺美术产业的特点,加强金融和信用服务,缓解融资困难。进一步拓展工艺美术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创业投资政策,支持企业通过上市、银行间市场发债等直接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四)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就业创业。

研究制定引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奖励政策,组织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推荐参评工作,积极开展四川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对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设立工作室、传艺带徒、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和工艺美术大师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权威性的作品展览展示会、比赛以及交流活动,并按照有关政策和措施,给予适当补贴和奖励。对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以及作品被省级以上博物馆收藏的技艺人员给予奖励。积极发挥工艺美术产业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对带动就业作用大和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创业活动,落实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措施。

(五)加强传承保护,推进工艺创新。

树立保护意识,研究针对性措施,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加快建立人才、技艺档案库,为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保护和传承创造基础条件。鼓励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支持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引导工艺美术品向适用领域拓展,大力引进境内外创意大师来四川创业发展。加大对工艺美术技艺、创意设计及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鼓励在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制造、防伪、销售等方面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

(六)加强宣传交流,加大市场开拓。

鼓励省内媒体开设专栏,展示我省工艺美术特色技艺和产品,宣传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成就,介绍工艺美术企业和艺人的创业精神。引导政府部门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生产服务、文化交流与公务往来活动中优先使用具有我省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支持工艺美术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工艺美术展览展销会,积极开拓市场。

(七)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加强对工艺美术资源的保护,对苴却石、白花石、南红玛瑙、汉白玉、乌木、黄蜡石等稀缺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建立稀缺资源库,禁止过度开发和盲目开采。鼓励使用替代材质,加快工艺革新和技术改进,积极支持运用新材料进行工艺美术品创作。

(八)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作用。

发挥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作和自律,鼓励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工艺美术研究院所等社会组织和机构开展工艺美术人才培训、信息交流、技术推广、产品研发、展览展销等活动,支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组织编纂《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四川卷)》,举办四川工艺美术展览展销会,宣传推广四川省优秀工艺美术企业和名优产品,发布工艺美术和旅游纪念品名录等。支持与工艺美术相关的咨询、设计、拍卖、估价等社会组织的发展,完善行业配套服务功能。